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马关条约的背景简介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开端。下面就让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马关条约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背景
       1894年,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所以称之为“甲午战争”。
       当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清军丧师失地,先败于朝鲜,后败于辽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全面溃败,京津危急。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惊恐万状,决意乞和。
       而美国为扩大它的侵略利益,乘机“出面调停”,单独操纵中日之间的和谈,在美国的示意下,清政府于年底派遣户部侍郎张荫桓和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广岛议和。日本方面认为张、邵两人官位太低,拒绝谈判,要求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去日本。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带着儿子李经方和美国顾问科士达等随员100多人,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抵达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商订和约。在谈判桌上,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李鸿章进行讹诈、恐吓,威逼李鸿章在一份早已拟好的条款上签字。
主要内容
       《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11款,《另约》3款,《议订专条》3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2款。主要分为割地、赔款、通商、设厂等板块。
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清政府支付3000万赎辽费)、台湾岛及自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确认朝鲜独立,实际上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赔款: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在最后谈判的时候,李鸿章也向日方苦苦哀求希望能够减轻勒索,但是遭到了拒绝。)
通商: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以内容为基础,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马关条约》造成的影响: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