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考生在对于最低投档线和录取线之间的含义以及其作用混淆不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和最低投档线是如何确定的是考生最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决定了考生是否能够顺利进入心仪的高校,今天小编就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吧!

最低投档线是什么意思和录取线的区别?怎么确定的?

最低投档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在对第一志愿进行投档时,按照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通常不超过1:1.2),在所有填报该院校且符合基本条件的考生中自然形成的最低成绩标准,简而言之,它是一个门槛,只有达到这个分数的考生才有机会被学校进一步考虑。

而投档线基本上每所学校在面向不同的省份每年的最低投档线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格外的注意,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了解目标院校近三年来的最低投档线,报考的时候要高出在当年的最低投档分数线,而达到投档线仅代表考生是能够报考该所大学,若因为其他的原因,尤其是专业分数线不达标且没有服从专业调剂还是会被退档。

而录取分数线也是以院校为单位,但是其主要指的是指招生院校按其专业招生计划实际完成录取后的最低分数,通常是根据各专业的具体需求和考生的成绩分布情况最终确定下来的,其最终的分数线最终还是需要所有招生工作结束才能够知道具体的分值。

例如,某校的最低投档分数线为470分,而所填报的专业根据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规则,其最终的录取分数线为485分,若高考470分的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则代表考生不会被所填报专业录取,但是能够调剂到其他分数线较低的专业上,而没有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会直接退档,也意味着考生不再被该批次的学校录取,而具体到底是否能够被录取,主要还是需要根据高分到低分的录取规则。

因此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最低投档线代表某所学校的报考该校所有考生中分数线最低分,即为最低投档线,因此达到最低投档线仅仅只代表有资格报考该所大学,但若志愿填报不合理的话可能也会导致被退档,不能够被录取;而录取分数线则就是最终的录取分数线,即某考生报考某大学的某个专业的最终录取分数线,而其确定的规则为学校会按照预先设定的专业招生计划,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直至名额满额为止。

二者的出现时间也有很大的区别,最低投档线是在初步筛选阶段形成的,而录取分数线则是在最终录取完成后才确定的;而且录取分数线更直接地反映了某个专业或学校当年的实际招生情况,包括报考热度、竞争激烈程度等,最低投档线只能代表是某所大学招生共有500名,这500个学生中分数线最低的分数线即为最低投档分数线。

一般来说最低投档线的确定过程主要包括高校制定招生计划,各高校首先会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及教育部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年度招生计划,包括招生总人数、各专业名额分配等;而省招办会在高考结束后收集所有考生的成绩信息,并将其汇总成数据库,省招生办会根据各校提供的招生计划数,省招办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如1:1.2)计算出每个学校应当接收的档案数量,并且将所有报考同一所学校的考生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列,然后取第N名考生的成绩作为该校的最低投档线(其中N等于招生计划数乘以投档比例)。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