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5年高考只剩100多天了,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很多消息称2025年将是高考最难的一年。为什么会这样说?有什么说法吗?2025真的会是最难的一年吗?本篇文章就带大家解读为什么会有人说2025年高考是最年的一年,请大家认真阅读。
2025年是高考最难年吗?
2025年高考之所以被称作最难年,是由于高考人数激增。我国高考在2019年就已突破1000万人,每年参考人数还在不断增加,2025的参考人数比24年高了近100万,总人数约有1436万。高考人数增多,但招生院校的规模并不能与其匹配,参照2024年全国高校本科招生录取人数约450万来看,25年将会有约900多万人无法上本科,竞争更为激烈。
且有近500万人的复读生将参与25年高考,复读人数非常大,复读了一年的学生实力也往往较强,与没复读的学生竞争,没复读的学生上本科的压力更大。
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采用新高考模式,新高考的难度和不确定性都非常大。新高考改革下考试的难度不断提升,多数人认为24年新高考的数学比22年还要难。新高考采用平行志愿规则,在填报志愿时学生的选择空间虽然扩大,但也因此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基于以上几种原因,2025年高考被很多人称作高考最难年。
新高考科目难度有哪些变化?
因为25年高考尚未举行,且选考科目由各省单独出题,我们这里的新高考难度变化主要依据24年高考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展开分析。
客观题难度提升。新高考改革多数省份开始独立自主命题,由原来的全国卷的6道选择题改变为15道左右,且有些省份会有多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选中正确答案的几率减小,题目难度增大。部分选择题还会与当下热点有关。
主观题也非常注重生活热点,数学和物理等题目就会结合科技和热点来给学生出题。如学生不了解会给影响作答。
语文更注重广度。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学科的古文诗词默写考察的更多:由以往的64篇增加至72篇,古文增加了一道主观题。现代文阅读中选择题的数量缩减,主观题数量增加;还取消了容易得分的语言运用题目,语文科目难度增大。
数学更注重深度。数学题目取消了部分选修内容,学习宽度变窄,但更注重深度,数学科目的知识点关联性更强,一道题的计算会考察多个知识点,解题步骤繁多,只要有任意一点掌握的不深入就无法做出正确答案。
不过数学题量有减少,选择和填空题都比以往考试相对应的减少了一题,解答题数量也由6题缩减为5题。
英语更注重词汇。英语考察的词汇量增加,很多词汇在新高考中会用与平常理解的不同的词意来考察学生;同时还增加了一篇短文续写,这对学生的词汇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025年高考日期确定
2月1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通知》,其中阐述了25年高考全国统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如下:语文考试时间为6月7日9:00至11:30考试;数学考试时间为15:00至17: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时间为6月8日9:00至11:30;外语考试时间为15:00至17:00。
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一般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各省(区、市)考试科目的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的名称相同的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