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机制,高考成绩关乎每一位高考生。在高考成绩发布后,有两个关键信息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那就是高考的“排名与位次”。但也有一些人对这两个信息存在疑惑:高考排名的统计范围究竟是全国还是全省?高考位次又是按照什么规则进行排列的?本文将详细解答以上问题,请大家认真阅读!
高考排名是全国还是全省?
高考排名是全省内排名。高考判卷结束后,考生的成绩会以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这一排列是以省份(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为单位进行的,每个省份内的考生成绩都会独立排序。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参考本省的排名和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即可。
每个省份高考试卷不同难度不同,新疆、西藏暂未实行新高考;上海和北京单独出题;其他地区实行新高考也分有新高考一卷和二卷,选考科目也都是由本省自己出题,每个省的考试内容都不相同,以全国为统计范围进行排名没有参考价值。
每个省份的教育资源、教学水平不同,按照全国排名这对教育资源比较落后的地区也是不公平的。如果按照全国排名,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地区的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自然排列在前,优质高校当然会选择排名在前的他们,排名在后的学生就只能上一般的学校,这也就形成了双循环:上名校的学生毕业后在发达地区就业,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一经提高发达地区的学生高考排名又在前,发达地区的学生可以一直上名校;而落后地区的学生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无法上名校,更无法学成归来带动当地发展,致使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不断重演悲剧。
高考位次是怎么排的?
在高考判卷结束后,各省招生考试院按照考生的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依次进行排名,排名结束后考生的位次会根据排名进行排序,排名第一的学生位次则为1。如出现总分相同的情况,为体现公平性,将按照单科成绩的优先级进一步排序,不同省份可能会有不同的同分数排序规则,具体规则以参考省为准。
当出现两名考生总成绩相同、单科成绩相同的情况时,这两名考生的位次会判定为同一位次。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则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投档,志愿顺序相同的考生全部投档。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