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除新疆、西藏地区尚未实行新高考,其余地区均已实行新高考。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加院校是新高考的志愿填报模式,两者有什么区别?专业(类)加院校填报规则又是怎样的?小编将在本文中解答以上问题,大家快来看看吧!

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加院校的区别?专业类填报规是什么?

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加院校的区别?

1.填报方式不同:院校专业组是把专业按照选考科目等要求进行分组,每个组内包含若干个专业,1个院校的1个专业组为1个志愿。这种设置下的专业在学科基础、培养方向上有一定的关联性。

专业(类)加院校是“1个院校+1个专业(类)”为1个志愿单位进行填报,学生可以选择同一个院校下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选择不同院校的同一个专业(类),还可以选择不同院校下的不同专业(类)。专业(类)加院校的填报模式避免了学生被调剂到自己不想学的专业上。

2.实行地区不同:实行院校专业组的地区有北京、天津、上海、海南、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甘肃、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陕西、山西、河南、四川、云南、陕西、宁夏、吉林;

实行专业(类)加院校模式的地区为浙江、山东、河北、重庆、辽宁、贵州、青海。

3.志愿设置数量不同:院校专业组模式:黑龙江本科设置40个志愿;江西本科高职设置45个志愿。专业(类)加院校模式:浙江可填报80个志愿;山东、河北可填报96个志愿。

4.是否服从调剂:部分地区的院校专业组模式设置服从调剂,专业(类)加院校模式不设置服从调剂。因此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更要谨慎,避免出现滑档。

专业(类)加院校填报规则

专业(类)加院校的平行志愿模式下,1个院校+1个专业(类)为1个志愿,例如报考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数学专业、物理专业,则需填报清华大学+计算机、清华大学+数学、清华大学+数学。

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同院校的同一个专业(类),如清华大学+数学、浙江大学+数学;还可以选择不同院校下的不同专业(类),如清华大学+计算机、浙江大学+临床医学。

专业(类)加院校模式不设置服从调剂,但投档到高校并非就是万无一失,考生还需参考各院校的招生章程,查看院校专业对单科成绩、身体条件、语种等方面是否有要求,避免因不符合要求而被退档。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