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是基础语文,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也要注重细节。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总结,也是该好好写。小编就整理了相关范文,推荐给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1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自然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了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2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设一些精彩。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细节,首先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肤浅的表面“作秀”;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老师要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创造一种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老师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课之前,老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同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语句以及不懂的做好笔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学习中。当然要让学生真正的读进去,我们老师还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机制,把孩子的心灵中“灌输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课。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我们教师就是要带着学生去阅读,开始是泛读,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后才是精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创新,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新见,把具有创新天赋人的人扼杀于摇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从我们的课堂教育着手,老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祖国培养一批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与此同时,老师在备课时也不要急于参照教参,缺少独立思考,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会有新的感悟,避免了讲课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
小学的语言教学至关重要,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汉语发音一定要标准,为孩子营造一个发音标准的良好环境,小学是学生学好汉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动画片以及少儿节目,让他们学习电视节目中标准的汉语发音。另外,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诗歌诵读比赛,让孩子在活动中爱上语文。老师的板书也要采用楷书且要整洁,为学生练好字做个带头人。老师也要将学生的表现给个评价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热情,不能及时地进行恰当的评价,而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以至于不想再发言。
最后,我们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和他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师生,也是长辈和后辈,更是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3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4
众所周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三年级下期已经掌握了2000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能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一步主要通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感到有一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坚持把握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我们现在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册书中都有一个开放性单元,比如本册有一个单元即“特产”。我们教学这样的课文,一定要发挥地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编排一些本地的特产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北师大版的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现在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心得,以此向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5
阳春三月,在温润的春光中,我们语文组在校园领导的关心下,在我们县城的卧龙校园,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三节公开课,其中有阅读课、古文复习课、作文课。同时也悉心听取了专家的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学习之后,获益匪浅,现将体会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个性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潜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立刻理解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状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超多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
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到达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用心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职责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6
一、在语文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开阔的视野意味着抢占优势,比自己的竞争者早一步出发。视野开阔是当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而开阔的视野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语文课堂学习是小学生进行积累的最主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群体,小学生处于具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容易对具体形象的内容产生兴趣,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并不都是生动形象有趣的,因而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候予以积极引导,让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产生兴趣,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所获取的知识并不局限于某些方面。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最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现今,多媒体在大中小学的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小学课堂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多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将课本中一些并不十分有趣的知识转变为集声像画于一体的音像资料,而音像资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器”,它们能将学生的目光牢牢吸引住,达到开阔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应的能够与课文相衔接的资料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信息化时代,如果教师仍旧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则不仅自身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会导致学生的发展滞后。要使学生深入理解一篇文章,教师的旁征博引尤为重要。讲解一篇课文不能只是简单地对照着逐字逐句地理解,这只是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教师应该做的是将文章主题引向深入,而要做到这一点少不了教师的学识渊博与旁征博引。课前充分准备,在教学中张口就来,资料引入得恰到好处,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促使学生为像教师一般博学而广泛吸取各方面知识。
3.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在这主阵地之外有着广阔的阅读天地。要想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教师课堂上的引导必不可少。如今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满堂灌”,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第一要义。教师在对课文的.讲解中穿针引线,通过适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理性且全面地选择并阅读各方面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定能获得较大发展。
二、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孩子必须先有内心生活的创造,然后才能将其表述出来。为了创作,他们必须自然地从外界吸取建筑材料。在他们能发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前,对其思维必须多加锻炼。我们必须为孩子们提供他们内心生活必需的东西,然后让他们自由地创造。
只有这样,我们就会遇见一个两眼闪闪发光、边走边思考、灵气十足的儿童”[1]。这段话对教育与想象力之间的关系表述得极为准确,对语文教学同样适用。想象包含着世界上的一切,科学的创造性想象以现实为基础。语文教学为学生的想象提供素材,而学生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展开科学性的想象。
1.有感情地朗读是激发学生想象的最直接途径
曾有一段时间,朗读在课堂上消失,现在朗读又得到了重视,朗朗的读书声重又在课堂上响起。在此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发挥引导作用,因为范读并不代表学生的亲身体验,也只有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才是真挚的,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教师在教给学生朗读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想象的关键。因为学生要真正体验到文章所包含的真挚情感就必须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内容,将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深刻理解文章,想象力的发展贯穿始终。
2.于课文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想象
许多课文似绘画一般,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或以模糊的手法处理文章的某些细节,或以开放式结尾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遇到这类文章,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学生想象,在文章的意犹未尽处补充细节,或想象可能的结局,这将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3.结合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语文老师大多对作文训练尤为重视,而写作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契机。写作以真情实感为核心,但是并不要求写作一定要完全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没有了想象,那么写作将失去其炫耀夺目的光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作者提笔的契机,而真正的作者笔下的文字是科学、合理的想象。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想象的过程,因为即便是描写一件新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因为在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不自觉地做了想象、加工与创造,而想象作文训练更是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于潜移默化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其实我认为教学的重要性并不体现在教师教给了学生纷繁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志力的培养。语文学科离学生的生活最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轻视在所难免,但事实是汉文化博大精深,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认识之浅薄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只有使学生知道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有多么的多,才能引导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即磨炼学生意志力的过程
语文课堂包容了丰富而广阔的知识,要求学生把这些知识全部学精学通存在较大难度,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学生的向学之心更是难能可贵,但最重要的还是意志力。学习语文知识与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即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意志力得到磨炼,而得到磨炼的意志力又将支撑学生学习更多知识。
2.与意志力的磨炼分不开的是自由的阅读
所谓自由的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觉自愿的阅读,不受他人意志影响。学生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理性地选择自己要阅读的书籍,接着要在意志力的支撑下完成阅读,真正有心的读者会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段,最后可能会做相关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缺乏意志力都是不行的,由此可见阅读对于意志力磨炼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引方向的作用,只有教师指引好方向,学生才能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才能展开隐形的翅膀自由飞翔。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7
一年来,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五年级甲班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卫生、纪律、安全意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星期天进行家访,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这一年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前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8
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十一周教务处根据学校的要求,对全校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总体情况良好,绝大多数教师能超前撰写教案,及时批改作业,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将检查的情况反馈如下:
一、教案方面:
(一)主要优点:总体上看,老师们备课态度较认真,教案详尽,课时数量充足且能做到提前备课。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教材及班级实际,定好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教学准备。教案书写字迹清晰端正,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楚。重难点把握准确到位,注重教法、学法,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多样。有些老师还设计了展示交流、或拓展的环节,体现了学生学法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大部分的教师的教案备注和课后反思写得详细、深入,具有实效性,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感而发,能把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写清楚,有些老师还提出了整改措施,说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教案的设计都进行了较深入的反思。这方面做的比较出色的老师有:刘惠、巫月娥、曾淑容、叶妙珍、张仕霞、赖少清、吴小燕、程芳、陈海鸥、张小燕、卢秀娴、黄燕妮、吴嘉斌、
梁葆蓓、罗润平、赖翠连等老师。此外教师们都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电子备课格式规范,使用熟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教案的设计还是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实际,要有分层指导,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
2、注意设计好课堂提问,问题应该富有启发性,整合性。注意情境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去思考。
3、总结评价方式要积极多样,具有激励性。教师总结具有概括性。
4、作业设计要符合时间要求,形式多样,注意实践与积累。
5、有些共享的教案老师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修改。
6、有些老师的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欠挖掘自己本节课堂中的成功与不足,总是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对以后的教学无多大的帮助,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7、个别教师书写不够认真,教案设计较简单,可操作性不强,内容空泛,教学指导性不强。另外也还是发现有个别抄袭的现象,居然连备注也都一样,这样也确实太不应该了,望有这样行为的老师能改正。
(三)获得优秀教案的老师有:袁瑜、吴素华、李甜优、巫月娥、曾淑容、叶妙珍、张仕霞、赖少青、吴晓燕、程芳、邹淑琳、陈海鸥、谢小清、黄丽琴、张小燕、蒲明慧、李伟芳、黄雪花、卢秀娴、吴嘉斌、
黄燕妮、叶雪娜、曾爱琼、邓秀琼、梁葆蓓、刘惠芳、罗润萍、邓惠群、赖翠莲。
二作业方面:
,侧重点检查如下几方面:
1、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重点检查作业本面、正确率、书写、格式、订正这几方面。
2、检查教师布置作业的水平:从作业的针对性、符合课程标准的情况、作业的形式、作业量、作业的层次性、难易搭配的程度等几个方面检查。
3、检查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情况:从批改的正确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是否有鼓励性、针对性的评语等方面检查。
(一)一、二年级的作业情况:
主要优点:一、二年级学生的作业总体写得比较认真,教师批阅规范,且能做到细致、及时,并且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些老师能分别用星号、笑脸、红旗等符号予以鼓励,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老师能耐心辅导,学生及时订正,并且引导学生保持整洁的本面,尤其是优生的作业,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学生的写字习惯方
面,老师们都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力,孩子们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巫月娥老师的一(8)班、叶妙珍老师的二(4)班、张仕霞老师的二(7)班,这几个班的学生作业普遍纸面整洁,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其中巫老师在抓笔画与占格方面做得犹为出色,叶老师和张老师在书写规范方面抓得很好且学生的正确率高,我想这跟老师的工作细致到位分不开,跟老师本身的基本功扎实也分不开,这几位老师的字都非常漂亮,板书工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存在问题及建议:
1、要继续重视一年级学生规范作业的指导,重视拼音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注意抓好听写,让学生区分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声调。
2、二年级应该在重字词的基础上加强说话写话的训练、初步引导学生注意作文格式的学习,如开头空格、标点符号的运用等。
3、误改现象特别严重,基本上每班都有误改的现象(尤其是学生的错别字、拼音错误、语句有毛病没有发现,错的打勾),这说明大部分老师改作业时还不够细心,根本没看清楚就随便打勾,包括高年级,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也是目前最需要整改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期末检查的一个重点,希望老师们回过头去重新认真检查一下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及时订正错误。
4、有些班级的正确率不高,部分差生的作业涂改厉害,希望以后更多地关注差生的习惯培养。
5、部分教师不善于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使用鼓励性、针对性的评语。其实评语也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途径,评语应该与学生平时的行为、思想动向、
课堂表现结合起来,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步,如:“如果你上课更认真点,相信这道题肯定难不倒聪明的你!”这样的评语会比“你上课要认真听讲!”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建议在以后的作业中起码应该有四分之一的作业要有这样的评语,这也将会是我们检查的一个重点。
6、有些低年级的家长反映家庭作业的量太多且机械重复,希望老师们应该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合理地布置家作,否则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二年级的优秀作业有:黄雪珍、吴素华、刘惠、廖云珍、李甜优巫月娥、曾淑容、叶妙珍、张仕霞。
(二)三至六年级的作业情况:
先简单讲讲课堂作业的情况,然后重点讲讲作文。
课堂作业方面
(一)总体情况
1、学生作业数量合理,教师批阅规范,且能做到细致、及时。
2、学生有了较规范的书写格式,作业卷面干净整洁、书写工整,正确率较高。
3、教师对学生作业都做到了全收全改,有一定数量的日记、周记批改,能看出老师们工作的辛苦。学生作业错了,能及时让其订正,教师能及时复批。
4、作业能体现教师重视词语佳句、古诗及需要背诵课文的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1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自然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了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2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设一些精彩。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细节,首先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肤浅的表面“作秀”;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老师要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创造一种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老师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课之前,老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同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语句以及不懂的做好笔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学习中。当然要让学生真正的读进去,我们老师还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机制,把孩子的心灵中“灌输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课。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我们教师就是要带着学生去阅读,开始是泛读,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后才是精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创新,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新见,把具有创新天赋人的人扼杀于摇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从我们的课堂教育着手,老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祖国培养一批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与此同时,老师在备课时也不要急于参照教参,缺少独立思考,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会有新的感悟,避免了讲课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
小学的语言教学至关重要,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汉语发音一定要标准,为孩子营造一个发音标准的良好环境,小学是学生学好汉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动画片以及少儿节目,让他们学习电视节目中标准的汉语发音。另外,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诗歌诵读比赛,让孩子在活动中爱上语文。老师的板书也要采用楷书且要整洁,为学生练好字做个带头人。老师也要将学生的表现给个评价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热情,不能及时地进行恰当的评价,而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以至于不想再发言。
最后,我们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和他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师生,也是长辈和后辈,更是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3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4
众所周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三年级下期已经掌握了2000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能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一步主要通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感到有一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坚持把握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我们现在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册书中都有一个开放性单元,比如本册有一个单元即“特产”。我们教学这样的课文,一定要发挥地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编排一些本地的特产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北师大版的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现在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心得,以此向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5
阳春三月,在温润的春光中,我们语文组在校园领导的关心下,在我们县城的卧龙校园,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三节公开课,其中有阅读课、古文复习课、作文课。同时也悉心听取了专家的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学习之后,获益匪浅,现将体会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个性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潜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立刻理解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状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超多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
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到达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用心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职责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6
一、在语文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开阔的视野意味着抢占优势,比自己的竞争者早一步出发。视野开阔是当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而开阔的视野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语文课堂学习是小学生进行积累的最主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群体,小学生处于具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容易对具体形象的内容产生兴趣,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并不都是生动形象有趣的,因而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候予以积极引导,让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产生兴趣,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所获取的知识并不局限于某些方面。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最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现今,多媒体在大中小学的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小学课堂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多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将课本中一些并不十分有趣的知识转变为集声像画于一体的音像资料,而音像资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器”,它们能将学生的目光牢牢吸引住,达到开阔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应的能够与课文相衔接的资料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信息化时代,如果教师仍旧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则不仅自身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会导致学生的发展滞后。要使学生深入理解一篇文章,教师的旁征博引尤为重要。讲解一篇课文不能只是简单地对照着逐字逐句地理解,这只是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教师应该做的是将文章主题引向深入,而要做到这一点少不了教师的学识渊博与旁征博引。课前充分准备,在教学中张口就来,资料引入得恰到好处,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促使学生为像教师一般博学而广泛吸取各方面知识。
3.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在这主阵地之外有着广阔的阅读天地。要想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教师课堂上的引导必不可少。如今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满堂灌”,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第一要义。教师在对课文的.讲解中穿针引线,通过适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理性且全面地选择并阅读各方面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定能获得较大发展。
二、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孩子必须先有内心生活的创造,然后才能将其表述出来。为了创作,他们必须自然地从外界吸取建筑材料。在他们能发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前,对其思维必须多加锻炼。我们必须为孩子们提供他们内心生活必需的东西,然后让他们自由地创造。
只有这样,我们就会遇见一个两眼闪闪发光、边走边思考、灵气十足的儿童”[1]。这段话对教育与想象力之间的关系表述得极为准确,对语文教学同样适用。想象包含着世界上的一切,科学的创造性想象以现实为基础。语文教学为学生的想象提供素材,而学生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展开科学性的想象。
1.有感情地朗读是激发学生想象的最直接途径
曾有一段时间,朗读在课堂上消失,现在朗读又得到了重视,朗朗的读书声重又在课堂上响起。在此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发挥引导作用,因为范读并不代表学生的亲身体验,也只有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才是真挚的,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教师在教给学生朗读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想象的关键。因为学生要真正体验到文章所包含的真挚情感就必须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内容,将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深刻理解文章,想象力的发展贯穿始终。
2.于课文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想象
许多课文似绘画一般,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或以模糊的手法处理文章的某些细节,或以开放式结尾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遇到这类文章,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学生想象,在文章的意犹未尽处补充细节,或想象可能的结局,这将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3.结合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语文老师大多对作文训练尤为重视,而写作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契机。写作以真情实感为核心,但是并不要求写作一定要完全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没有了想象,那么写作将失去其炫耀夺目的光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作者提笔的契机,而真正的作者笔下的文字是科学、合理的想象。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想象的过程,因为即便是描写一件新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因为在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不自觉地做了想象、加工与创造,而想象作文训练更是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于潜移默化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其实我认为教学的重要性并不体现在教师教给了学生纷繁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志力的培养。语文学科离学生的生活最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轻视在所难免,但事实是汉文化博大精深,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认识之浅薄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只有使学生知道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有多么的多,才能引导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即磨炼学生意志力的过程
语文课堂包容了丰富而广阔的知识,要求学生把这些知识全部学精学通存在较大难度,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学生的向学之心更是难能可贵,但最重要的还是意志力。学习语文知识与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即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意志力得到磨炼,而得到磨炼的意志力又将支撑学生学习更多知识。
2.与意志力的磨炼分不开的是自由的阅读
所谓自由的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觉自愿的阅读,不受他人意志影响。学生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理性地选择自己要阅读的书籍,接着要在意志力的支撑下完成阅读,真正有心的读者会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段,最后可能会做相关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缺乏意志力都是不行的,由此可见阅读对于意志力磨炼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引方向的作用,只有教师指引好方向,学生才能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才能展开隐形的翅膀自由飞翔。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7
一年来,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五年级甲班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卫生、纪律、安全意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星期天进行家访,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这一年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前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8
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十一周教务处根据学校的要求,对全校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总体情况良好,绝大多数教师能超前撰写教案,及时批改作业,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将检查的情况反馈如下:
一、教案方面:
(一)主要优点:总体上看,老师们备课态度较认真,教案详尽,课时数量充足且能做到提前备课。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教材及班级实际,定好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教学准备。教案书写字迹清晰端正,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楚。重难点把握准确到位,注重教法、学法,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多样。有些老师还设计了展示交流、或拓展的环节,体现了学生学法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大部分的教师的教案备注和课后反思写得详细、深入,具有实效性,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感而发,能把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写清楚,有些老师还提出了整改措施,说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教案的设计都进行了较深入的反思。这方面做的比较出色的老师有:刘惠、巫月娥、曾淑容、叶妙珍、张仕霞、赖少清、吴小燕、程芳、陈海鸥、张小燕、卢秀娴、黄燕妮、吴嘉斌、
梁葆蓓、罗润平、赖翠连等老师。此外教师们都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电子备课格式规范,使用熟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教案的设计还是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实际,要有分层指导,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
2、注意设计好课堂提问,问题应该富有启发性,整合性。注意情境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去思考。
3、总结评价方式要积极多样,具有激励性。教师总结具有概括性。
4、作业设计要符合时间要求,形式多样,注意实践与积累。
5、有些共享的教案老师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修改。
6、有些老师的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欠挖掘自己本节课堂中的成功与不足,总是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对以后的教学无多大的帮助,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7、个别教师书写不够认真,教案设计较简单,可操作性不强,内容空泛,教学指导性不强。另外也还是发现有个别抄袭的现象,居然连备注也都一样,这样也确实太不应该了,望有这样行为的老师能改正。
(三)获得优秀教案的老师有:袁瑜、吴素华、李甜优、巫月娥、曾淑容、叶妙珍、张仕霞、赖少青、吴晓燕、程芳、邹淑琳、陈海鸥、谢小清、黄丽琴、张小燕、蒲明慧、李伟芳、黄雪花、卢秀娴、吴嘉斌、
黄燕妮、叶雪娜、曾爱琼、邓秀琼、梁葆蓓、刘惠芳、罗润萍、邓惠群、赖翠莲。
二作业方面:
,侧重点检查如下几方面:
1、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重点检查作业本面、正确率、书写、格式、订正这几方面。
2、检查教师布置作业的水平:从作业的针对性、符合课程标准的情况、作业的形式、作业量、作业的层次性、难易搭配的程度等几个方面检查。
3、检查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情况:从批改的正确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是否有鼓励性、针对性的评语等方面检查。
(一)一、二年级的作业情况:
主要优点:一、二年级学生的作业总体写得比较认真,教师批阅规范,且能做到细致、及时,并且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些老师能分别用星号、笑脸、红旗等符号予以鼓励,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老师能耐心辅导,学生及时订正,并且引导学生保持整洁的本面,尤其是优生的作业,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学生的写字习惯方
面,老师们都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力,孩子们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巫月娥老师的一(8)班、叶妙珍老师的二(4)班、张仕霞老师的二(7)班,这几个班的学生作业普遍纸面整洁,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其中巫老师在抓笔画与占格方面做得犹为出色,叶老师和张老师在书写规范方面抓得很好且学生的正确率高,我想这跟老师的工作细致到位分不开,跟老师本身的基本功扎实也分不开,这几位老师的字都非常漂亮,板书工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存在问题及建议:
1、要继续重视一年级学生规范作业的指导,重视拼音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注意抓好听写,让学生区分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声调。
2、二年级应该在重字词的基础上加强说话写话的训练、初步引导学生注意作文格式的学习,如开头空格、标点符号的运用等。
3、误改现象特别严重,基本上每班都有误改的现象(尤其是学生的错别字、拼音错误、语句有毛病没有发现,错的打勾),这说明大部分老师改作业时还不够细心,根本没看清楚就随便打勾,包括高年级,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也是目前最需要整改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期末检查的一个重点,希望老师们回过头去重新认真检查一下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及时订正错误。
4、有些班级的正确率不高,部分差生的作业涂改厉害,希望以后更多地关注差生的习惯培养。
5、部分教师不善于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使用鼓励性、针对性的评语。其实评语也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途径,评语应该与学生平时的行为、思想动向、
课堂表现结合起来,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步,如:“如果你上课更认真点,相信这道题肯定难不倒聪明的你!”这样的评语会比“你上课要认真听讲!”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建议在以后的作业中起码应该有四分之一的作业要有这样的评语,这也将会是我们检查的一个重点。
6、有些低年级的家长反映家庭作业的量太多且机械重复,希望老师们应该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合理地布置家作,否则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二年级的优秀作业有:黄雪珍、吴素华、刘惠、廖云珍、李甜优巫月娥、曾淑容、叶妙珍、张仕霞。
(二)三至六年级的作业情况:
先简单讲讲课堂作业的情况,然后重点讲讲作文。
课堂作业方面
(一)总体情况
1、学生作业数量合理,教师批阅规范,且能做到细致、及时。
2、学生有了较规范的书写格式,作业卷面干净整洁、书写工整,正确率较高。
3、教师对学生作业都做到了全收全改,有一定数量的日记、周记批改,能看出老师们工作的辛苦。学生作业错了,能及时让其订正,教师能及时复批。
4、作业能体现教师重视词语佳句、古诗及需要背诵课文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