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是大家从小听说过的故事,不过当时是以白话文的形式,但是你们有读过“孟母三迁”文言文版本吗?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孟母三迁”的原文及翻译,“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出自哪里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出自《孟子题辞》。其近义词有择邻而居、慈母择邻。"孟母三迁"的"三"字的意思为"多次、屡次"解释,而不是简单的"三次"的意思 。
《孟母三迁》原文及翻译,孟母三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原文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孟母三迁》原文及翻译,孟母三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启示:  战国时期,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山东省,其主人公就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孟子的成功事例也证明了“孟母三迁”的重要性,使得孟子写出了《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知名作品。

    “孟母三迁”的故事广泛流传,引用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故事告诉我们周围的人和物会对我们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人总是要往好的方面发展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所以,人们尽量避免不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