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是古代诗歌中比较特别的一种,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有王昌龄、岑参、李贺等等,接下来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王昌龄的《出塞》,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边塞诗,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慨叹千古边塞变迁,没有永久的和平,思念传说中的名将威名的边塞诗。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出塞》共有两首,下面来看看这两首诗的原文及翻译吧!
原文: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
倘若攻打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依旧健在,绝不会让胡人的战马赵过阴山。
原文:
出塞(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骝马的背上新近跨上了白玉的马鞍,旋即上了战场。战罢之时,月已升起,惨白的月光照在沙场上,令人望而生寒。
赏析:
第一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用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还没有干。诗人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这首诗的创作也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出塞》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一直以来名家们对《出塞》的评价都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慨叹千古边塞变迁,没有永久的和平,思念传说中的名将威名的边塞诗。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出塞》共有两首,下面来看看这两首诗的原文及翻译吧!
原文: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
倘若攻打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依旧健在,绝不会让胡人的战马赵过阴山。
原文:
出塞(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骝马的背上新近跨上了白玉的马鞍,旋即上了战场。战罢之时,月已升起,惨白的月光照在沙场上,令人望而生寒。
赏析:
第一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用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还没有干。诗人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这首诗的创作也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出塞》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一直以来名家们对《出塞》的评价都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