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聊一聊诗歌的表现手法,大家学习诗歌的时候,一定会学到诗歌鉴赏的,其中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一大难点,那么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呢?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古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设问、衬托、反复、互文、叠词
     (二)表达方式:
                描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抒情:直接
                           间接: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联想、想象、虚实
     (四)结构技法;以小见大、以景抒情

     其实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诗歌的表现手法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比拟:
     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夸张: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比如说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

     借代:
     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